艾灸中的大椎穴:大椎穴屬督脈,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,大椎穴又名百勞穴,是督脈、手足三陽經、陽維脈之會,有“諸陽之會”和“陽脈之?!敝Q。此穴有解表、疏風、散寒,溫陽、通陽、清心、寧神、健腦、消除疲勞、增強體質、強壯全身的作用,現(xiàn)代研究發(fā)現(xiàn)艾灸大椎穴,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(shù)量,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(huán)形成率,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。艾灸此穴,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,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、頭脹、頭暈,伏案或低頭過度引 起的項強不適、頸椎病,血管緊張性頭疼等。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,艾灸大椎穴,能防治感冒、氣管炎、肺炎等上呼吸道被染,還可用于肺氣腫、呼吸不暢的防治。艾灸不僅可以防治常見疾病,更是養(yǎng)生**的好方法。艾灸的用具廠家供應報價
艾灸三陰交是足三陰經(脾經、腎經、肝經)的交會穴,對肝、脾、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,具有健脾和胃化濕,疏肝益腎,調經血,主生殖的功能。中醫(yī)學文獻記載,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,心腹脹滿,不思飲食,痹痛身重,四肢不舉,腹脹腸鳴,溏泄,小便不利,疝氣,夢遺失精,臍下痛不可忍,漏血不止,月水不止等?!都滓医洝份d:足下熱脛痛,不能久立,濕痹不能行,三陰交主之 。《外臺秘要》集驗:灸丈夫夢泄法,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。艾灸在哪些部位溫和灸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,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傷處,約距皮膚2-3厘米左右,進行熏烤。
神闕穴位于我們的肚臍眼,這個穴位容易找到,身體受寒就可以艾灸神闕穴,肚臍會直接與體內連接,臍帶也是這個位置,是生命傳輸?shù)募~帶,所以平常躺著都需要蓋住肚臍?!澳I俞穴”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.5寸,是足太陽膀胱經穴,為腎的背俞穴,為腎之氣輸注之處,內通于腎臟?!捌⒂嵫ā蔽挥诘?1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,是足太陽膀胱經穴,為脾的背俞穴,是脾之氣輸注之處,內通于脾。中醫(yī)學認為脾主運化水谷精微,人體的營養(yǎng)物質吸收,都依賴于脾胃的運化輸布,故為后天之本。
合谷穴位:位于手背第1、2掌骨間,當?shù)诙乒菢飩鹊闹悬c處,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(jié)橫紋,放在另一手拇、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,當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位。取穴位方法:伸出右手,將拇指和食指分開,展露虎口,把左手拇指橫紋放在右手虎口處,向下按住,拇指點所指處就是合谷穴位(向下按壓有脹痛感)。左手合谷穴位取穴位與右手相同(合谷穴位在手背一、二掌骨之間,第二掌骨橈側緣中間凹陷處,)。主治疾?。喊l(fā)熱、頭疼、目赤腫痛、咽喉腫痛、齒痛、耳聾、面腫、口眼歪斜、中風口噤、熱病無汗、多汗、消渴、痛經、經閉等。陽陵泉穴位:位于于人體的膝蓋斜下方,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。取穴位方法:取穴位時應側臥或仰臥,陽陵泉穴位于人體的膝蓋斜下方,小腿外側,腓骨小頭稍前下方凹陷中。(即:在小腿的外側,膝關節(jié)下方的外側有一個高點(腓骨小頭),從高點的前下方大概1寸左右有一個凹陷)。主治疾病:半身不遂、麻木、膝臏腫痛、坐骨神經的痛、脅肋痛、口苦、嘔吐、肝炎、膽囊炎、膽道蛔蟲癥,膝關節(jié)炎等。艾灸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,進行施灸的方法。
艾灸,乃中國比較古老的醫(yī)術之一,屬中醫(yī)外治法,溫灸養(yǎng)生是通過百草艾草特制成艾條,點燃后放入溫灸器中滾動于經絡或傷處四周,幫助人體詳細溫通經絡,溫補元氣,調和氣血,潤澤面色,散發(fā)健康神采。常用艾灸穴位:足三里、關元穴、氣海穴、神闕穴、腎俞穴、膏育俞穴、風門穴、三陰交、臍療、風池穴、大椎穴、涌泉穴。灸足三里: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,為五俞穴之一, 為全身比較重要的強壯穴。具有健脾胃,助運化,調氣血,扶正氣,壯元陽,去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,俗話說. "若要安 (足)三里不干",是古今比較常用的保健穴。常用法采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。膻中穴︰在胸部前正中線上,平第4肋間,兩胸部連線之中點。艾灸理療儀定制
艾灸涌泉穴位:常用于頭疼、睡不著、腰痛、小兒驚風等癥的防治,是老年保健要穴位。艾灸的用具廠家供應報價
艾灸關元穴:關元屬任脈經穴,為足三陰經與任脈之會,手太陽小腸的募穴。具有溫腎固精,補氣回陽,培元固本,理的氣和血,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,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,促進垂體 …性腺功能,提高機體免疫力,防病強身保健。古人有"關元主諸虛百損"。對防治遺尿、遺精,習慣性排便不暢等有較好效果。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。艾灸氣海穴:氣海穴屬任脈經穴,為保健要穴。具有培補元氣,益腎固精,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,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,提高機體免疫力。對腹瀉、遺尿、陽痿,滑精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中風、不孕有防治作用。古人有"氣海者,人元氣所生之地也".艾灸的用具廠家供應報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