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主要穴位

來源: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3-15

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犢鼻與解溪連線上。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。大椎穴屬督脈,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,大椎穴又名百勞穴,是督脈、手足三陽經(jīng)、陽維脈之會,有“諸陽之會”和“陽脈之?!敝Q。中脘穴屬任脈,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上4寸。中脘穴有調(diào)胃補氣、化濕和中、降逆止嘔的作用。關元屬任脈,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下3寸。該穴為小腸之“募穴”,足三陰經(jīng)、任脈之會,一身元氣之所在。別名“丹田”。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(jīng).位于小腿的前外側,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,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(jīng),位于小腿內(nèi)側,內(nèi)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(nèi)后緣。艾灸風池穴位:對頭疼,眩暈,頸項強痛,目赤痛,目淚出,鼻淵,鼻出血,耳聾,氣閉,中風等疾病有防治。艾灸主要穴位

艾灸分組:第1組,關元、氣海、左側足三里;第二組,關元、氣海、右側足三里。方法:選準穴位后,點燃藥用艾條,分別對準第1組穴位,每穴懸灸10分鐘,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。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。如此交替懸灸,連續(xù)三個月為一個療程。休息一周,再繼續(xù)第二個療程。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,艾火與皮膚的距離,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比較大熱度為佳。注意不可灼傷皮膚。說明:關元、氣海、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,每天艾灸一次,能調(diào)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,增強人的抗病能力。成書于宋代的《扁鵲心書》中說:“人于無病時,常灸關元、氣海、命關、中脘,雖不得長生,亦可得百年壽?!?特別是女士,艾灸此三個穴位后,神清氣爽,容光煥發(fā),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(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(xù)灸半個月后才明顯)。什么牌子的艾灸儀好艾灸法能夠活躍臟腑功能,旺盛新陳代謝,產(chǎn)生抗體。

灸風池穴: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,深層為頭夾?。挥姓韯?、靜脈分支;布有枕小神經(jīng)之支。大椎穴屬督脈,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,是督脈、手足三陽經(jīng)之會。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犢鼻與解溪連線上。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較多的穴位,是脾胃作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表示。氣虛血虛選擇足三里、消化疾病選擇足三里。艾灸方法:如果身體不錯只是保健保健,一星期灸2-3次,一次一個穴位不少于10分鐘,如果身體氣血較差者,灸的時間需要長一點。盡量是按摩后再艾灸,效果甚佳。

艾灸百會穴:百會穴位于背部,后發(fā)際正中上7寸,當兩耳尖直上,頭頂正中。取穴方法:取穴時采用正坐的姿勢,百會穴位于人體的頭部,頭頂正中心,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,來簡易取此穴。當前發(fā)際上五寸,后發(fā)際上七寸,前后發(fā)際之間的直線距離相當于12寸(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,直到后發(fā)際正中點)。主治疾病:頭疼、目眩、鼻塞、耳鳴、中風、失語、脫肛、久瀉久痢等。艾灸肩井穴:位于位于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,前直對乳中。取穴方法: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、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,肩井穴位于肩上,前直乳中,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,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(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,肩部比較高處)。主治疾?。杭绫潮酝础⑸现凰?、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癥。內(nèi)關穴:取穴方法:位于前臂掌側,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,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

艾灸燃燒時產(chǎn)生的熱量,是一種十分有效并適應于機體醫(yī)治的物理因子紅外線。根據(jù)物理學的原理,任何物體都可以發(fā)射紅外線和吸收紅外線,人體也不例外。近紅外線對人體的穿透深度較遠紅外線深,比較多可達10mm,并被機體吸收。楊氏[3]的研究認為,艾灸在燃燒時產(chǎn)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,且近紅外線占主要成分。近紅外線可激勵人體穴位內(nèi)生物分子的氫鍵,產(chǎn)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,通過神經(jīng)—體液系統(tǒng)傳遞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。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、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,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(tài)細胞提供活化能。而艾灸施于穴位,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,可通過經(jīng)絡系統(tǒng),更好地將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,說明了穴位具有輻射共振吸收功能。神闕穴︰別稱臍中、氣舍、氣合,屬任脈。艾灸的設備廠家直銷價錢

肝俞穴:取穴方法:第9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艾灸主要穴位

艾灸大椎穴: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有腰背筋膜,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;有第1肋間后動、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;布有第8頸神經(jīng)后支。常用于各種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的防治。現(xiàn)代研究證實,灸大椎穴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,改善肺功能,對血小板和白細胞有雙向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。艾灸涌泉穴: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、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。常用于頭疼、睡不著、腰痛、小兒驚風等癥的防治,是老年保健要穴。常灸涌泉穴有養(yǎng)心、益壽延年的作用。艾灸主要穴位